簡介
我喜歡做工匠,像一個原始人做出一只碗、一把鎚子或一張椅子;
我把一本書先化為標本,然後活化它,啟動它的心跳,
希望讀者聽到書的聲音、封面的故事。
設計師「剪花王子」黃子欽,唯一珍藏作品集,
68本書,演繹68種閱讀心情。
他以傳統工匠的手感,用雙手捏剪裁磨出最適合的裝幀,
播放「不插電」「歌德」「噪音」「耳語」「搖籃曲」「原聲帶」
6種封面故事,演繹68種閱讀心情──
《誰怕艾未未》的無厘頭爆衝,藝術家艾未未的髮型像小甜甜、氣味像鬍鬚張,無限複製像V怪客。
《第一人稱複數》的人格分裂虛實交錯,斜折的書腰讓遮住五官的雙手帶來恐懼。
《留味行》的牛皮紙裱瓦楞紙書盒,將書衣立體化為溫暖旅程的 POP 展示。
《我是許涼涼》的愛情療育軟膏、《西夏旅館》的西夏文打字機、《請問么零么在哪裡?》的台灣旅遊明信片、《世間的名字》的蟲魚鳥獸足印、《紙牌的祕密》的小丑紙牌、《日本人的縮小意識》的日本紙器櫥窗……
在故事的流動中,在作家的書寫後,
設計師以封面以紙張,將過程凝成標本,
等待讀者在書店中考古,在書本中考現,
因為有每一次的靜止,我們一PLAY就聽到書的心跳聲。
章節
- 推薦序 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(p.Preface1.xhtml)
- 自序紙 標本.合奏(p.Preface2.xhtml)
- 調音室一 美術編輯與責任編輯的修練場(p.Preface3.xhtml)
- 調音室二 工匠性格:比基本再完備一些、對細節偏執強烈點、發現更多好玩的可能(p.Preface4.xhtml)
- 調音室三 設計方式的多元音軌(p.Preface5.xhtml)
- ① 不插電(p.Part1.xhtml)
- 《更好的生活》(p.Section1-1.xhtml)
- 《留味行: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,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》(p.Section1-2.xhtml)
- 《夢的宇宙誌》(p.Section1-3.xhtml)
- 《蔡國強:我是這樣想的》(p.Section1-4.xhtml)
- 《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: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》(p.Section1-5.xhtml)
- 《再見,黃磚路》(p.Section1-6.xhtml)
- 《九歌一○○年小說選》《九歌一○○年散文選》(p.Section1-7.xhtml)
- ② 歌德(p.Part2.xhtml)
- 《我們一家陌生人》(p.Section2-1.xhtml)
- 《第一人稱複數》(p.Section2-2.xhtml)
- 《濫情者》(p.Section2-3.xhtml)
- 《城市的憂鬱》(p.Section2-4.xhtml)
- 《旅人》(p.Section2-5.xhtml)
- 《小陌生人》(p.Section2-6.xhtml)
- 《中年廢物——所以唯有躲在戲院裡》(p.Section2-7.xhtml)
- 《最後的國度》(p.Section2-8.xhtml)
- 《西夏旅館》(p.Section2-9.xhtml)
- 《骷顱與金鎖:魏海敏的戲與人生》(p.Section2-10.xhtml)
- 《幻想圖書館》(p.Section2-11.xhtml)
- 《製造耶穌: 史上NO.1暢銷書的傳抄、更動與錯用》(p.Section2-12.xhtml)
- 《還魂者》(p.Section2-13.xhtml)
- 《西決》(p.Section2-14.xhtml)
- 《東霓》(p.Section2-15.xhtml)
- ③ 噪音(p.Part3.xhtml)
- 《請問么零么在哪裡?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》(p.Section3-1.xhtml)
- 《努力工作:我的家族勞動紀事》(p.Section3-2.xhtml)
- 《誰怕艾未未:影行者的到來》(p.Section3-3.xhtml)
- 《乞丐的罷工》(p.Section3-4.xhtml)
- 《日本人的縮小意識:豆物狂的傳奇》(p.Section3-5.xhtml)
- 《一款歌百款世:楊秀卿的念唱絕藝與其他》(p.Section3-6.xhtml)
- 《尋路中國》(p.Section3-7.xhtml)
- 《格薩爾王》(p.Section3-8.xhtml)
- ④ 耳語(p.Part4.xhtml)
- 《我是許涼涼》(p.Section4-1.xhtml)
- 《少女學》(p.Section4-2.xhtml)
- 《記憶的群島:建築大師在想什麼?》 《顧爾德:琴鍵上的祕密》(p.Section4-3.xhtml)
- 《手釀:對身體最溫柔的發酵飲食》(p.Section4-4.xhtml)
- 《植物園的巢穴》 《家守綺譚》(p.Section4-5.xhtml)
- 《顧爾德:琴鍵上的祕密》(p.Section4-6.xhtml)
- 《世間的名字》(p.Section4-7.xhtml)
- 《無名指的標本》(p.Section4-8.xhtml)
- 《回不去了》(p.Section4-9.xhtml)
- 《微憂》(p.Section4-10.xhtml)
- 《詩的信使:李敏勇》(p.Section4-11.xhtml)
- 《論現代興奮劑》(p.Section4-12.xhtml)
- 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(p.Section4-13.xhtml)
- 《抱著貓,與大象一起游泳》(p.Section4-14.xhtml)
- 《你是什麼派》(p.Section4-15.xhtml)
- 《愛,始於冬季》(p.Section4-16.xhtml)
- 《心經隨喜》(p.Section4-17.xhtml)
- ⑤ 搖籃曲(p.Part5.xhtml)
- 《兒童經絡實用手冊》(p.Section5-1.xhtml)
- 《租書店的女兒》(p.Section5-2.xhtml)
- 《童年の降靈會》(p.Section5-3.xhtml)
- 非週刊漫話大王(p.Section5-4.xhtml)
- 《甲骨文:一次占卜當代中國的旅程》(p.Section5-5.xhtml)
- 《流轉家族:泰雅公主媽媽、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》(p.Section5-6.xhtml)
- 《慢城台北:古蹟達人帶你看歷史建築、逛老街》(p.Section5-7.xhtml)
- 《上學記》(p.Section5-8.xhtml)
- 《昨日之河》(p.Section5-9.xhtml)
- 《把我埋在牆腳下》(p.Section5-10.xhtml)
- ⑥ 原聲帶(p.Part6.xhtml)
- 《我們不完美》(p.Section6-1.xhtml)
- 《紙牌的祕密》(p.Section6-2.xhtml)
- 《庇里牛斯山的城堡》(p.Section6-3.xhtml)
- 《花語:維多莉亞花語詞典》(p.Section6-4.xhtml)
- 《利器》(p.Section6-5.xhtml)
- 《電影.巴萊:賽德克.巴萊幕前幕後全記錄》(p.Section6-6.xhtml)
- 《攻擊》(p.Section6-7.xhtml)
- 《六個道德故事》(p.Section6-8.xhtml)
- 後記《PLAY.紙標本: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》(p.Section6-9.xhtml)
作者簡介
黃子欽
設計者、創作者、工匠。
一九九六年至今陸續以保麗膠為封存素材,藉著舊物書刊與老照片,凝固過往人們的記憶,從而創造出療癒的空間,賦予全新的意義。代表性作品展有2002年「固體記憶」、2007年「流浪教室」、2008年「日常枯槁」,與2012年「破音大王」視覺裝置展。2001年曾以「剪花王子」之名,發表《不連續記憶體》一書。
身為創作者與工匠,他習於先喚出本質,賦之以形,讓物件存在,與世界開始對話。最初這些對話產生在立體空間,繼而延伸到平面,書籍裝幀設計也成為對話的演練場。
本書收納近兩三年來書籍設計的想法,是他對目前台灣設計風格的回應∕回音,也是對自己的作品提出一套系統的再建構。他的作品充滿時光溫潤的光澤,而設計理念卻是冷靜的辯證式,這樣的溫度差形成另一種對話的張力。
不管是創作或者設計,他都希望在「全球化」跟「邊緣化」之間,走出一條是和自己並可長久走下去的路線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